本文作者:dengyantao

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dengyantao 2024-05-20 09:16:03 66
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里來?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 ,就是關于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微信號:13930579202
撥打電話添加微信, 全國各地回程車調度
復制微信號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大話題,聽薩沙說一說。

在明治維新之前 ,日本是有馬的,但非常爛 。傳統的日本馬是垃圾的代名詞,是世界上最差的馬匹 。

日本馬的祖先肯定來自于大陸 ,有可能是從朝鮮運到日本的。他屬于蒙古馬的體系,而蒙古馬出了耐力好以外,爆發力 、力量、速度均無法和其他優秀馬種相比。

這些日本馬進入日本以后 ,因為在封閉的島國環境無法吸收先進馬種,導致越來越退化 。

日本戰國時期,日本騎兵的戰馬普遍只有1米 ,也就比中國的驢子稍微高一些。

在明治維新以后,日軍入侵中國的甲午戰爭中曾經使用過少量騎兵。當時日軍平均身高1米5幾,馬也只有1米高 ,被西方軍官譏笑為:騎大耗子的侏儒軍團!

在這之后 ,日本騎兵方面痛定思痛,開始引進先進馬種 。

包括最著名的純種盎格魯撒克遜馬、純種阿拉伯馬 、還有混種的盎格魯阿拉伯馬 、盎格魯諾爾曼馬等等。

后來還引進了少量俄國哥薩克最喜歡的頓河馬。

日本人是非常重視馬種的,每一匹戰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注明馬的生日、血統等等 。自然,日本的軍馬大多是被閹割的,這樣比較容易馴服。

經過長達30年的改良 ,日本戰馬水平有著非常大的改善,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遺憾的是二戰中已經不是騎兵的時代 。

在侵華戰爭中,日軍編組了很多騎兵部隊 ,包括騎兵聯隊(團)和騎兵旅團(旅),也曾大量參戰,但戰績平平。

這主要是隨著機槍和迫擊炮的普及 ,騎兵馬上戰斗幾乎等于送死。

如果單純將馬匹作為運輸工具,那還不如乘汽車了 。而且,雖然馬匹的機動性好 ,但在中國大陸仍然有很多地區連馬匹都難以通過 ,只能步兵步行作戰 。

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二戰時期戰馬有多重要

戰馬在二戰時期還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 ,雖然波蘭騎兵砍德國坦克的事被質疑是假歷史,但是波蘭騎兵的確是一支很強大的部隊,在二戰前期 ,波蘭和蘇聯都組建了很多騎兵部隊。

相比于西方注重機械化將騎兵逐漸邊緣化的情況不同,戰馬在亞洲戰場一直都是常態化的畜力工具,比如日本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的劃分標準其實就是根據師團馬匹的數量來確定的。

甲種師團又叫做挽馬師團 ,馬匹數量可達7630匹,乙種師團又叫做馱馬師團,由于后期馬匹不足 ,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相對來說,乙種師團和甲種師團最大的區別就是騎兵較少 。

馬匹的作用是巨大 ,很多人對戰馬的理解是騎兵作戰 ,實際上這是對戰馬的不了解,騎兵沖殺作戰在高速槍械的發展上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因此 ,騎兵更多的作用是用在移動作戰,快速支援上,偵查和通訊上 ,用騎兵去沖壕溝,那是腦殘的作風。

實際上戰馬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應用于騎兵,而是用作牽扯物資的畜力工具 ,以日本甲種師團的編制來說,八個聯隊中,騎兵聯隊中只占用了429匹馬 ,而野炮聯隊占用2269匹戰馬,輜重聯隊占用2612匹馬。

國民政府當初在引進火炮的時候也考慮過中國軍馬的性能問題,制約中國火炮發展的一個作用原因就是缺乏牽引工具 ,西方國家一般用機械動力牽引 ,而中國交通不發達,不適合機械動力牽引,必須依靠畜力牽引 ,而中國軍馬負重能力差,能夠牽引的火炮都是輕型火炮 。

因此,在沒有機械動力的牽引下 ,火炮必然走向輕型化發展的道路,包括日本為亞洲戰場研發的九二式步兵炮口徑只有75mm,是一款明星產品。

日本在二戰時期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戰馬?

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就有稱霸世界的野心 ,想要踏上亞洲大陸,必然需要馬匹的力量,因此日本積極發展戰馬。

以亞洲戰場的交通條件來說 ,汽車真就未必有戰馬使用,所以,日本很重視戰馬的管理 ,專門有一個管理戰馬的機構叫馬政 。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馬匹過于矮小 ,難堪重任,為此日本首先進行馬種改良,通過引進大量的優質種馬 ,改善日本馬匹的質量,為了讓老百姓的母馬能夠配上好馬,政府采取免費配種的策略 ,經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日本的軍馬變成了二戰時期的“東洋大馬 ”。

在提高質量的同時,日本政府也在追求馬匹的數量 ,日俄戰爭后,日本提出一個150萬馬匹的飼養計劃,并且不斷加大對馬政的投入。

盡管如此 ,隨著戰爭戰線的擴大 ,日軍部隊的急劇擴張,日本的軍馬遠遠滿足不了軍隊擴充的需求,因此 ,日本為了彌補軍馬的缺口,日本還會大量向民間征用馬匹,稱為“征用馬” ,但是征用的馬平時缺乏訓練,又缺乏營養,很難適應軍方的需求 。

在這樣的情況下 ,日本開始將牛、驢 、騾子這些牲口也強征到軍隊中來用于牽引物資,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還在偽滿洲國進行馬種改良 ,以滿足日軍的軍馬需求。

這個簡單說說吧,明治建軍后,舊日本陸軍建立 ,當時的日本經濟不允許其陸軍規模擴大 ,有限的資金必須用在刀刃上,步兵、炮兵和工兵得到了更多的資金,同時 ,陸軍的資金也比不上海軍,畢竟,日本這樣的島國“海主陸從”的戰略還是沒錯的。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舊日本陸軍的騎兵部隊建立的要晚一些,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候 ,日本騎兵開始登場,當時日本騎兵使用的主要是日本本土的馬種,體型較小 ,速度和耐力等都不怎么樣,被八國聯軍中其他國家的騎兵譏笑其不是馬,是驢子 。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日本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低下頭來學習 ,而不是盲目自大 。隨即,舊日本陸軍大量購買洋馬,主要是諾曼底馬和阿拉伯馬 ,體型高大,并在本土進行培訓繁殖,在日俄戰爭中 ,日本騎兵大勝俄國哥薩克,在戰線后方,日本的“滿洲馬賊 ”同樣打的俄國花膀子隊滿地找牙。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一戰結束后,事實上 ,歐洲和美國已經意識到騎兵的落伍 ,開始大力發展摩托化和機械化部隊,但日本經濟不行,還是在陸軍中保留了大量的馬屁 ,這些馬匹主要分騎乘用和拖挽用,前者配發給軍官和騎兵,后者則主要是配發給后勤部隊 ,用于拉車運送彈藥物資和火炮等,此外,部分部隊還大量配備騾馬駝載物資 ,用于山地行軍,這些馬匹基本也都是洋馬,力量大 ,但需要專用的馬糧,換句話說,也是要吃糧食的 ,消耗也大。

二戰期間,日軍戰馬從哪里來?

在中國,其實大部分中國馬都是蒙古馬 ,好處是耐力強,適宜于長途運動,好飼養 ,除了糧食,也可以吃草,洋馬不行 ,僅靠草料會掉膘,但蒙古馬體力小,拉不動日軍的火炮和大車 ,在抗戰中,日本人征用的中國馬匹無法替代其本來就使用的大洋馬 。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 ,希望介紹關于入城貨運車輛實行常態化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dengyantao本文地址:http://www.cateringservicenj.com/kcph/15379.html發布于 2024-05-20 09:16:03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遷安貨運大件運輸:如何選擇靠譜的運輸公司?看這5點

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