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大同歷史有哪些名人?將軍是一個地方... 大家好 ,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解答 ,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撥打電話添加微信, 全國各地回程車調度
復制微信號

大同歷史有哪些名人?
將軍是一個地方的名人,也是當地的驕傲,今天介紹幾位山西大同籍的解放軍髙級將領 ,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
△張 瑞,山西省大同市人 ,解放軍中將。1943年3月出生,1961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第二炮兵裝備技術部副部長、第二炮兵裝備部部長 、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務 。1995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劉治忠(1941-1997.11.25),山西大同人 ,曾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1994年晉升少將軍銜 。
△顧德欣,山西省大同市人,解放軍少將。1946年5月出生 ,1965-1970年就讀于山西大學,1979-1982年,先后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和外交學院研究生院。1982年入伍 ,國防大學國際關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法學會軍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 。
由于資料不全,沒有配照片 ,歡迎友友們補充。
謝邀。
提到大同,你會想到什么?

的確 ,如果說山西是中國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島嶼 。
也因此,大同被稱為我國的“煤都”。

大同古稱云中、平城 ,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師,遼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 ,自然就讓這里產生了很多的名人 。
先說說皇帝。

其中,元宏是最特殊的一位 。
北魏王朝在元宏任上,大力推行漢化政策 ,連皇室的拓跋氏都改成了元氏。
當然,對大同最大的影響,就是元宏遷都洛陽。

喜歡聽音樂?
好嘛 ,張亞東、阿寶,這全國聞名的音樂人,都是大同人 。
……
當然,古往今來大同還有很多名人 ,悅史君就不一一列舉。

大同作為北魏帝都,遼金陪都 ,九邊重鎮,歷史地位不容小覷,但客觀的說 ,古代大同走出的名人確實不多,甚至與他的隔壁朔州市相比都相差懸殊 。就我所知歷史上大同的著名人物主要有:婁昭君(北齊國母),獨孤信(三朝國丈) ,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將),曹文詔(明末猛將,但此人也有人說是朔州懷仁人 ,個人傾向于是大同人)。此外北魏從明元帝拓跋嗣到孝文帝的兒子宣武帝元恪都出生在大同。而相比朔州的人才比大同多得多,張遼(五子良將之首),尉遲恭(門神),李克用(后唐太祖) ,斛律光(落雁都督),爾朱榮(北魏梟雄),賀拔岳(西魏北周的奠基人) ,麻貴(明朝名將),王家屏(內閣首輔)等。
最有名的應該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佘老太君了吧 。拓跋宏作為皇帝被記載的比較多,這里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佘太君。
因為楊家將戲曲故事的傳播 ,佘太君這個人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在戲曲舞臺上,佘太君智勇絕倫,與楊業在七星廟成就姻緣;楊業遭奸臣迫害 ,戰死沙場 。佘太君不畏權勢、為夫伸冤。其后掌管天波楊府,統領楊門虎將,成為大宋擎天之柱。在楊宗保戰死沙場后 ,佘太君甚至以百歲高齡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 。戲曲故事激勵忠義、蕩氣回腸,佘太君儼然一副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形象。戲曲終究為后人創作,然則歷史上是否果有佘太君其人?
歷來的文史學家 ,都將佘太君的人物原型,指向了府州折氏,佘太君即折太君 ,是為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之女。折氏是個世代大家,女子眾多,所嫁女子 ,只要其丈夫或子孫,官職達到一定級別,即可享受各種封贈 。如筆者在前文關于折氏婚姻的論述中所列 ,折氏女婿中,官職達到知州一級及以上者,即有5人。而如果折氏外甥官職也達到這個標準 ,則作為母親的折氏女子,即可享受郡君太夫人的封贈,即這些折氏女子均可被稱作“折太君 ”。但有一位更加像戲曲中的佘太君 。她是“張折氏”。
張折氏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是皇城使 、寧州刺史、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張構的母親 ,封號“崇仁縣太君”,亦可稱“折太君 ”。府州人張岊,因為在慶歷元年(1041)保衛府州的戰役中戰功卓著 ,獲得升遷,府州張氏,從此在政治上崛起。“張氏世家府州 ,縣曰府谷,邦鄉素號巨族,后世子孫各以功名奮立取美仕、建奇勛 ,或統帥方面而總兵權,或列鎮要藩而安民社,任軍政 、在城寨者不可勝數 。自國家興師以來 ,一切兵機計劃之謀、邊防便宜之務,悉付張氏昆季。由是疆場綏靜、羌戎懾伏,外餌跳梁之患,內寬吁食之憂”。《張括墓志》中的這段話 ,道出了府州張氏家族的興盛 。張岊的兒子張世范,娶妻折氏。張世范以東頭供奉官的職銜,為延州綏德城兵馬都監 ,與夏人作戰,戰死沙場。其子張構,因曉勇善戰 ,軍功卓著,官至寧州刺史 、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 。建中靖國元年(1101),張構去世 ,時50歲,這位守寡多年的折太君,年齡當在70歲左右。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對中國歷史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一脈相承。如果我們將之視為一體,那么從北魏建國至隋朝一統天下,便猶如秦國歷五百年終滅六國 。

1,北魏的歷程
公元383年 ,前秦苻堅敗于淝水。
三年后,公元386年,鮮卑拓跋珪復國成功 ,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呼和浩特)。

至公元398年,拓跋珪正式改國號為“魏” ,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稱北魏、后魏、拓跋魏 。
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一統北方 ,從此我國北方進入北朝時代。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開始了漢化改革 ,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行漢禮 ,也就是在洛陽重建華夏正統。
這并非虛言,后來南朝名將陳慶之過洛陽便曾感嘆: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禮儀富盛,人物殷富,目所不識,口不能傳。
鮮卑與華夏的融合,終結了晉末北方的亂世 ,為后來的天下一統奠定了民族基礎。
2,北魏相當于歐洲的查理曼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成為日耳曼人的天下 ,最終統一西部歐洲的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查理曼 。

查理曼便相當于北魏的拓跋燾,不過北魏比查理曼帝國走的更遠。
北魏后來分化的西魏~北周一系最終滅南朝,重新一統天下。
這 ,相當于查理曼帝國滅了東羅馬帝國,重建羅馬帝國 。
也就是說,北魏這一支最終重建了“漢帝國 ” ,即隋唐帝國。而歐洲之父――查理曼顯然比不上拓跋燾,因為他的后人顯然并無能力再造羅馬,只留下一個不倫不類的神圣羅馬帝國。
3,北魏對后世的影響確實很大 ,因為我們可以從北魏的制度上找到隋唐制度的淵源 。
不過,我覺得北魏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鮮卑漢化,或者說文明化 ,并在北方重建華夏正統。

而正是這一點,當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礎上一統天下之時,我們其實是站在北朝這一邊的 ,這與后世的南宋和南明的滅亡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說秦漢~魏晉~宋齊梁陳,是華夏第一帝國的話;那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兩宋,便是華夏第二帝國 。
羅馬之后再無羅馬 ,但秦漢之后卻有隋唐,其關鍵便在北魏。
北魏
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 ,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
北魏的功績
一:統一北方
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是在五胡十六國之時諸侯紛爭條件下進行的。它雖然面臨諸多對手,情況復雜多變 ,但能審勢度勢,確定先后打擊的目標,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直至一統北方。
二:漢化改革
拓跋燾死后,文成帝拓跋濬 、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繼登基,逐步實施了改革 ,使社會經濟由游牧經濟轉變為農業經濟。孝文帝即位后,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限制地方豪強勢力 ,在馮太后的輔佐下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 。諸如實行俸祿制、均田制 、三長制、遷都、漢化政策等,極大地促進了北魏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也為隋唐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到此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樂都區彥太貨運部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